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关注 > 正文

神舟十六飞船升空!除了“戴眼镜能上天”之外,还有这些值得关注!_世界焦点

2023-05-31 10:12:07 中科院中国科普博览

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,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,搭载着景海鹏、朱杨柱和桂海潮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六号飞船,由“神箭”长征2F火箭顺利发射升空,直奔天宫空间站而去。此次任务将继续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方式,7小时左右即可进入空间站。

(图源:新华网)


(资料图片)

可以说,从今天开始,中国的载人航天进入了新阶段。新阶段意味什么?对未来,我们可以有哪些期待?

元老加新人:这个“天团”不简单

本次任务的最大亮点莫过于飞行乘组。 其中,乘组的指令长由出生于1966年的景海鹏担任,这已经是他第四次执行飞行任务。景海鹏此前已圆满完成了神舟七号(2008年)、神舟九号(2012年)和神舟十一号(2016年)任务,成为我国执飞次数最多、经验最为丰富的第一批航天员。

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:桂海潮,景海鹏,朱杨柱(从左至右,图源:载人航天办)

朱杨柱和桂海潮是第一次执行飞行任务。两位“新人”都是2005年进入大学开始航天方向的学习,也同时成为我国于2020年9月选拔出的第三批航天员。特殊的是,朱杨柱的身份是航天飞行工程师,桂海潮的身份是载荷专家。这两个角色也是首次出现在中国载人航天任务中。

可以说,在个人求学和事业的黄金期里,朱杨柱和桂海潮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共同成长,一步步“理想照进现实”,成为征服太空的英雄。随着载人航天工程的多批次“老带新”的乘组安排,还会有更多新的航天员进入太空,逐渐扛过中国载人航天的大旗。

载人航天进入新阶段

新角色航天员的出现是中国载人航天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。从1992年起直到2022年,载人航天工程经过30年的发展,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巨大跨越。在“长征”“神舟”“天舟”“天宫”等一系列极具浪漫主义的航天特色名词的背后,是一整套载人航天工程体系和科学研究体系的建立。直到今天,全世界也仅有中国、美国和俄罗斯拥有独立自主的载人航天能力。

中国天宫空间站艺术效果图(图源:国家航天局)

自从天宫空间站于2022年建成后,载人航天事业正式进入了应用与发展阶段。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最根本目标,还是为了科学研究,把“天宫“变成一座国家实验室,摘到更多工业文明中“皇冠上的明珠”。

换句话说:“以前种树,现在纳凉”。30年打下来的载人航天能力基础,要“变现”成高新航天技术来反哺各方面的科技发展了。因此,此前的任务中主要需要负责技术验证和空间站建造的专职航天员, 而现在的空间站则需要工程师和科学家来实现更大的科研产出了。

目前公布的第三批航天员名单中,有7名航天驾驶员、7名飞行工程师、4名载荷专家,这些新鲜血液将“助推“载人航天事业达到新高度。在可见的将来,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人数,会进一步快速增加。

戴 “眼镜”也能进入太空?

在5月29日飞行乘组公开亮相后,网络上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“戴眼镜的航天员“桂海潮。他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也是首位非职业航天员身份的载荷专家。顾名思义,这类航天员的主要工作定位是操作空间科学实验类的载荷,是“飞在太空”中的科学家。

这位航天员既是航天科研领域学术新星、也是本次发射任务“天团新人”,也让非常多戴着眼镜的网友们大为振奋。

在传统的航天员选拔中,视力要求是个极高的门槛,也让很多有着飞天梦想的“眼镜“网友们遗憾止步。因为,在载人航天技术验证阶段,航天训练、发射和执行任务的确对航天员身体有着极高要求,视力是个很重要的指标。

神舟十六号载荷专家桂海潮(图源:中国新闻网)

但随着技术和经验的积累,航天员生命保障水平快速提升,火箭、飞船和空间站的舒适程度与安全性大幅提高。在这种情况下,航天员的服役年龄逐渐延长、服役时的身体状态要求降低、招募新航天员的标准也逐渐降低。与此同时,需要在太空中完成的科研项目数量、难度和专业性却大幅提升。

目前,天宫空间站搭载了庞大的科学实验柜系统 ,天舟飞船还在源源不断送来的各式舱内外科学载荷,未来空间站也要与巡天望远镜共轨飞行……这些科学任务注定要求更多载荷专家入驻空间站。相比可以矫正的视力,他们富有科学创造能力的大脑才是任务的关键所在。所以,早在第三批航天员招募阶段,我国已经不再把裸眼视力作为一个必须的选拔门槛。

所以戴眼镜的朋友们,可以继续拓展自己的科研业务能力,或许有朝一日能以载荷专家的身份进入太空。

下一站,载人登月

人类的航天时代才刚拉开帷幕,目前的载人航天依然在“人类的摇篮”附近进行,而未来我们注定要离开这个摇篮去探索那近乎无限的宇宙。 在这个大航天的时代,中国实现了从“跟跑”到“并跑”的巨大跨越,下一站,就是冲击“领跑”了。

月球,就是最理想的下一站。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,是人类迈向深空的最好跳板,也是中国文化中“举头望明月”的灵魂寄托。我国已经通过嫦娥工程实现了月球“绕、落、巡、回”等一系列重大技术节点突破,也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时隔44年的月球采样返回等壮举,后续还将有嫦娥六号、七号和八号深入研究月球。

可以说,是时候考虑载人登月了!

嫦娥四号、玉兔二号和鹊桥号艺术效果图,未来会有中国人踏上月球(图源:国家航天局)

就在神舟十六号任务准备阶段,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,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,目标是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。 与之相对应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、新一代载人飞船、月面着陆器、登月舱外服等重大配套环节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中。

随着未来航天任务的进一步发展,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不仅需要专职航天员,还需要更多各行各业的人加入。 未来踏上月球的第一位中国人,或许就是正在观看神舟十六号任务的你、我、他。你,准备好了吗?

作者:太空精酿